做父母的肯定有这样的经验:为了一点点小事情或者根本不为什么,小家伙就大哭大闹,不可开交,直到全家人仰马翻,精疲力竭而止。2岁左右的小家伙尤其如此,真让做父母的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的爱都化作泡影,从而对小家伙的“任性”大感失望——白疼他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脾气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婴幼儿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的认识,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因此,当宝宝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比如摔东西或是拉妈妈的头发。但是这样的行为只能是偶尔出现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宝宝惯有的一种习惯。
该如何教育?
一、移情教育。所谓的移情教育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做好典范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让宝宝体验小朋友拿到最小苹果时的心情。移情教育能让宝宝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变得更友好,更谦让。
二、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认为在一种行为之后马上给予奖赏强化,这种行为就会增强。当孩子关心别人做出谦让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认同宝宝的表现。采取多赞扬的方法,让他体验其中的快乐。
三、消退法。消退法是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当爸爸妈妈发现宝宝脾气暴躁时,要多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以便找出宝宝叛逆举动的原因,尽早消除。对宝宝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提出批评,并可以采取措施,教育宝宝学会如何处理矛盾的方法。
广州王蓝心理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1336003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