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在种植、生产过程中,如何摆脱“靠天”吃饭的掣肘?ai智能、大数据等黑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如何?
“目前,农场主可能通过查看农场图像和数据监控、农事安排记录、灾害预警等界面,实现及时调整生产规划,实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等效果。”近日,国内知名农业大数据服务商广州大气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气候”)在广州发布全新升级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大气候创始人兼ceo易丙洪指出,该平台打破行业壁垒,将农业大数据采集全面提升到应用层面,为农业监管者和农户赋能。
记者获悉,目前包括广东、江西等省市区的相关农业部门均与其进行战略合作,其中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就是专门供涉农政府部门研发的,主要是为它们管理、监控、规划等提供服务。
利用农业大数据,农民可通过农场图像和数据监控规范生产
近年来,农业大数据在智慧农业发展中逐渐被开发、应用。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背景下,农场主需要真实有用的数据来获得生产、营销指导,政府涉农部门也迫切需要通过大数据来为传统农业降本增效、提升农业产业链效率与活力。
记者获悉,过去三年,大气候已布局了“农眼”“虫感知”“农眼全景”“气候云aos”等物联网软硬件设备,监控覆盖超过400万亩田地,自动、实时累积农业数据超过14亿条,农业大数据累积阶段已初步完成。
“农田监管者在该平台的展示界面,可清晰直观地看到区域农产品产业结构现状、农资投入品分析、农产品可视化溯源扫描数据等实况,及时了解区域农业发展详情,从而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调度调控等工作。”易丙洪指出,农场主还可通过查看农场图像和数据监控、农事安排记录、灾害预警等界面,及时调整生产规划,实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等效果。
易丙洪告诉记者,该平台从原始数据升级为可视化的策略指导,彻底突破了“数据只能看不能用”这一行业壁垒。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智能化的应用亦在逐步推广。
据介绍,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现在,广州企业自发研发创新的黑科技“智灌系统”,可实现对农田小气候的实时监测,监测与灌溉相关的土壤肥力、风速、雨量、光照等气象要素。运用gis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典型地块的气象、墒情、苗情的远程监测,做到实时监测、智能分析、自动控制、精细化管理,实现大田灌溉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精准灌溉。
新农业电商应用种植运输全程溯源以保障安全
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质量安全等问题,溯源种植在试水中。记者获悉,此次该公司还即将上线一个垂直农业电商平台:农眼溯源店。
“农户做供应端,大气候农眼溯源店是平台运营,中间还会有职业经纪人为农产品与平台间进行对接,保证农户农产品的销量,甚至让其形成自身的品牌。”易丙洪表示,考虑到物流运输的问题,该平台将对农产品的品类进行筛选,一般选择5天内到达消费者手上还能保持新鲜的精选品质产品。
记者留意到,这家农业电商特别设有”一县一品“职业经纪人,其主要为农户解决农产品包装、品牌建设、货源组织等问题。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指出,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农产品电商将进入高质量、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
据悉,目前,大气候已在全国近2000家农场落地标准化种植、数字化监管、全程可视化溯源等服务。从农产品的生产标准监控、原产地认证,到原产地的环境动态评估和农事农资管控等,再到农产品采收、加工、包装、运输的全过程信息,均可汇集在基于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溯源二维码上。
这些详细的信息让农眼溯源店售卖的农产品数字化、透明化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同时让农户更加专注种出品牌化、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
【记者】欧志葵 实习生黄敏璇
【图片】受访者提供
【校对】符如瑜
【作者】 欧志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