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艺术家。’这是英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汤姆林逊的临终遗言。
也许,这句话会使总是对自己孩子的潜在能力认识不足的父母感到费解。但在生活和实验中有无数事实证明这句话是至理名言,是千直万确的。
每一个父亲与母亲都应该自信自己的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关键在于我们的培养、启发、引导、挖掘。
有不少父母这样认为,教孩子画画、弹琴、唱歌才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提高孩子的艺术活动能力。其实,这种孩子早期艺术教育还只是浅层次的片面教育,有些内容也不符合孩子成长与教育的规律。
即使是遗传因素相同的双生儿,如果把他们放到不同的家庭环境里养育,也会得到不同的教育结果。如同在肥沃的田地里才能生长出茁壮的植物一样,只有在充满艺术情趣的环境里,才有可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一些孩子的音痴症“并不是遗传造成的,而是由环境造成的。并认为想了解父母,只要看看孩子就知道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反映着父母的思想与能力水准。父母是孩子的一开始的一个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二环境,大自然是孩子的第三环境。假如父母的艺术情趣比较高尚,那么孩子生活的一开始的环境就会是充满艺术情趣的小天地。
一开始的环境是孩子产生兴趣的关键所在。而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构成的第二环境将为推动兴趣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客观条件。第二环境为孩子成才、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做什么样的人,造就最初的意识环境。如果第三环境中充满着天地之间的灵气、山水之间的秀媚,无形中也会给孩子们的心灵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像条件,为铸造艺术的纯真、陶冶艺术情感垫下质朴而又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