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广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81岁阿婆的牛杂火遍广州 没店面没招牌数月出一次摊

2024/2/11 13:56:05发布32次查看
没店面没招牌数月才出一次摊,这位81岁阿婆卖的牛杂凭啥火遍广州?
广东有句老话
“牛杂滚一滚
神仙都企唔稳(站不稳)”
牛杂可说是广东人的集体热爱
没吃过牛杂可算不上是真正的广东人
随便走进广州的某个大街小巷
很难不注意到它
站在热气腾腾的炉灶边
一手端着小碗一手握着竹签
大口消灭一块牛肚一块萝卜
再吸溜吞下一口热汤
这时就能感受到
广东人对于这道传统小吃的集体酷爱
牛杂摊档遍街有
但就算走过很多地方
看过很多美景
吃过很多美味
可最最想念的
还是街角这一碗
……
阿婆牛杂
“阿婆牛杂”的创始人陈桂姐
今年已是81岁高龄
推车卖牛杂已经快30年
“阿婆牛杂”究竟有多牛?
没店面没招牌
名号也是食客们封的
从来不上网
如今却靠着好口碑
硬生生成了火遍广州的
“网红”
“网红”还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阿婆牛杂”只在周日开档,有事儿就不来
小新也是苦等两个月才遇见
所以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得到
得靠缘分!!
即使运气好碰到了
这长长的队伍也是磨炼耐心!
正式开卖前
阿婆先要做足准备工作
将摊位附近的地面清洗干净
架起煤炉生火备好汤底开煮
面筋牛肚牛膀牛肺牛肠萝卜
等食材一袋袋摊开
方便随时往锅里补充
当当当
香喷喷的“阿婆牛杂”出锅啦!
对于许多老广来说
星期天去到芳村陆居路
排队吃上一碗陈桂姐特制的牛杂
是数十年的味觉记忆
“我上高中的时候就经常吃阿婆煮的牛杂
如今我儿子也上高中了
母子俩时不时就一起来吃”
家住芳村的秋姐告诉小新
这是上学路上的特殊味道
能让她回想起高中时的快乐时光
“阿婆牛杂”脍炙人口
不仅老一辈广州人爱吃
随着网络的传播
苦等“阿婆牛杂”更多的是年轻人
随着牛杂的香味向四周飘散
原本低头看手机的年轻食客们开始兴奋
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激动地等待着这一碗期盼已久的牛杂
别看桂姐年过八旬
但依旧眼明手快
时刻观察着大锅里牛杂数量的变化
一旦发现不太够了
就利索地从袋子抽出几串牛杂往锅里加
每卖出十几碗牛杂
她就要往汤里再加点花生酱和红糖
以保证汤的味道不会变淡
这一天
桂姐从上午10点忙碌到下午3点
食客们耐心地排着队
也有背着娃大着肚子或实在等累了
就在一旁坐着等候
据街坊介绍
桂姐家境不好
加上儿子是残疾人
一家人生活更是清贫
1989年桂姐退休后
生活更加拮据
没资金也做不了别的
只能做小本生意推车买牛杂
为了生计
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出摊
这一卖就是28年
因其牛杂选材好味道正
很快在芳村乃至全广州打响了名气
随着年龄增长精力有限
加上长期弯腰干活
陈桂姐已是腰背佝偻
牛杂开始调整为一周卖一次
近几年,陈桂姐更是“任性”
开档要根据天气和身体情况来定
有时候两周一次,有时候数月一次
如今
她已经不需要靠买牛杂维持生计
更多是回馈食客的多年厚爱
岁数大了
女儿每次也都会赶到现场帮忙
陈桂姐靠卖牛杂成为“网红”
当小新问起诀窍时
陈桂姐将诀窍归结于
良 心
“做食品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自己吃得入口才可以给别人吃。”
(这句话小新要送给所有做食品的商家)
当然
桂姐的牛杂也是有“秘笈”的
煮汤所用的花生油是她自己榨的
汤内加入足够的柱侯酱和黄糖调味
花生酱和调味酱也是自制
“市场上买回来的不放心
我自己调
两种酱料
一种偏酸一种偏辣
任君选择”
温馨提醒
桂姐告诉小新
下一次出摊要等到新年后了
想吃“阿婆牛杂”的小伙伴
还得耐心等待
记者:李凌、梁秋娥
广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