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民宿,总绕不过设计。
如何打造一家极具风格的民宿?
有野心的设计师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
曾经,民宿是屋主利用自身或者租用的农居房改造的小型住宿旅店。而现在,民宿更多地开始呈现的一种疏而不离的生活态度。本期话题,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设计师心中,关于旅途中的“家”的设计灵感。
反向园林的野奢之美
【桐庐未迟精品民宿】
设计解读:园林是把“驯化过的自然”放进院子,民宿则是把“驯化过的空间”放进自然。民宿是园林的反相,起点不同,目的地一致。园林与民宿一样,寄存精神情意,寄放身体舒适。
从杭州出发驱车一个小时,便可抵达桐庐合岭村。这里是元代画师黄公望《富春大岭图》描绘的山水实景地,也是“未迟”的创始人之一郭少珣花了6个月时间,在上海辐射区寻到的宝地。
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在自己的节奏行走,有着自己的“时区”。可是我们真的遵从自己的内心在生活吗?“未迟”这个名字,便是来源于此,提醒大家梦想永远不迟,如果暂时有点迷茫,欢迎来这里“倒个时差”。
郭少珣:
云里见山,对话庭院美学
三个年轻人合作创立了未迟,其中的郭少珣和
马岛
同时也是
设计师
。选址于群山环抱、层叠密林,他们想打造一个货真价实的360
o
全景野奢民宿观山地。
“东方的房子里一定要有一个精致的庭园,让人的内心世界与物的自然世界亲密对话。”
这是郭少珣设计的1号楼“云”的理念。以“园”组织空间格局,清水砖与透光玻璃砖相结合,坐落在半山腰的好位置,正适宜观山赏云品美景。
布置在二楼的下沉庭园位于房子的几何中心,不但为一楼的客厅提供阳光,也为二楼的餐厅贡献了好景致。
最特别的是,楼中每个客房都不一样:下沉壁炉客厅、千山朝向茶室、向阳风景的跃层套房……不同房间的山貌也各不相同,让居住者真正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意内涵。
2号楼为“山”楼。正处村落的中央,以天台和庭园逐步消解房子的基本形态,融入江南古村落风貌。三处公共空间客厅、庭院、天台分布在房屋的每一层,是人与人群、静态自然、千山景致相处的对话空间,旨在唤醒房客不同面向的生命属性。
郭少珣表示,这次驻扎工地,终于让自己这个麻将之乡出产,却不会打麻将的少年学会了本省文化习俗,可喜可贺。但工程施工的具体落实与设计原稿上的距离,还是满足之中的一点遗憾。
马岛:
汤里观山,我有撩人建筑学
在3号“石”楼,有上下两个独立的客房。
50平米的豪装面积、千山层叠的落地窗景致、巨大的工作长桌都为画家、作家等创意工作者准备了舒适的工作区和灵感环境。
马岛在3号楼一楼的客房屋内特别做了瓦片反转的设计,让住客有内外空间错乱的恍惚感,这也是他最喜欢的设计点。“很多人说被这个设计撩到了,我称这个为’撩人建筑学’。”马岛认真地开着玩笑。
4号楼“水”是一栋温泉房,由一间废弃的牛棚改造而来。
轻盈的屋顶设计、绝佳的观景位置与开放式环境都提供了自然的原生态温泉体验。马岛使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的冷感材料,以反衬温泉水的温暖感受。
为了“未迟”,大家把公司从上海搬到桐庐,待了一整年。这一年里大家待在这个富春江畔的小县城,每天在一起做设计看工地,也没什么玩乐的好去处,只好天天去江边遛“火锅”(马岛的宠物狗),对火锅来说,这应该是蛮有趣的体验。
不过这一年的经验让马岛熟悉了一个项目从理念到设计到建成到使用的每一个环节,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快乐,当然,结果也相当美好。
空间效用的美学变换
【饮居·九舍】
设计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是静态的,但又不是。好的设计赋予空间以活力,让它处于“静”与“非静”的微妙平衡中,人在其中行走、站立、休憩,都仿佛与无声的空间演奏和鸣。
饮居·九舍是新锐建筑师戚山山的实验作品,选址于婉转的西塘古镇聚落动线之中,和老镇相互粘连。戚山山提炼和整合了古镇的传统元素,借用抽象建筑语言陈述,希望它能延续西塘的原本肌理,创造一个开放式美学的复合旅宿空间。
我们
本质是群居动物
戚山山曾参与哥伦比亚大学“百年学者”研究计划,多次前往西塘考察。古镇水道阻断交通,聚合而成民居,家家户户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连结,这给了戚山山art-stay理念的实践灵感。
art-stay指在一定空间中挖掘和植入新锐艺术现象,为当下社会艺术运动和关注者搭建交流、驻场及传播平台,同时能提供复合旅宿关怀和交流生活美学的开放式场所。
比起传统的单体式独立民宿,“饮居·九舍”更像一个适于“群居”的居住艺术空间。
民宿模拟了古镇建筑群的非线性空间元素,廊桥、巷弄、水岸、民居……用现代语言组合而成了一个微型水乡建筑群。
居住在这里,没有一处空间是完全封闭的,人们在透明的空间里居住、交流,也和四处景观对话。
其实,就算我们不出房门,不与人交流,我们仍然在与世界发生着联系,对吗?
空间体验者,
亦是空间创造者
水流拍打着石岸、廊桥连通至庭院、庭院引出客房、客房“挤压”出了狭窄巷弄……明明是静态建筑空间,怎么就“动”起来了?这是身处“饮居·九舍”建筑群里的最有趣感受。
在空间构成的布局上,团队大量采用了正负空间的处理,使仅占地500平方米的空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流动空间形态。
整体建筑以上下、左右错动的方式来表现空间节奏感,私密场所与公共空间的骤然压缩与释放交替呈现。
在这里人们说话、行走、欣赏、休憩,都直接触发了正负空间的切换,形成了空间事件。
这正是空间“体验者”和“创造者”之间角色的微妙转换,正如世界著名建筑和城市历史学家柯林·罗在《透明性》一书中提到的,“空间现象、事件、视觉、行为层面的共鸣”。当观察者成为被观察者,本身就是一桩神奇的知觉体验了。
复合旅宿空间的开放设计
隐居江南·运河雅苑
设计解读:找一个有味道或者有年代的老宅子,用现代的眼光和需求重新设计铺排,这几乎是时下民宿创业的惯常做法。整个过程中遭遇的乡村和城市、传统和现代、延续与创新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最终营造出的平衡之美,恰是有趣和迷人之处。
空间:
居住体验的灵魂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其一》里这样描述壮丽无边的京杭大运河。
隐居江南·运河雅苑,位于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与京杭大运河仅有一路之隅。曾经破败的老房子,被改成一座风景独具的精品酒店。而不论是从空间设计、功能区分还是在软装设置上考量,隐居江南都在无声地讲述:如何诗意地隐居。
酒店的外墙,既有传统建筑的青砖旧瓦,又有现代都市的金属网飘窗,在这里,现代与传统没有冲突,反而是它的延续。
交错的巨大落窗,不但给酒店带来了更充足的光线,还使得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有了视觉维度的连接。随着太阳朝升夕落,墙上投影的移动给墙体空间带来了更多元的趣味变换。
这是gad设计总监孟凡浩第一次尝试总包项目,从空间改造到室内装饰,一体化体现了他的乡村实践设计观:竭力避免城市对传统村落肌理的侵袭,还原乡村的原真性;在低造价的基础上保证品质;以现代的形式语言重构传统元素,以当代建造方式实现地域性表达。
禅隐:
居住的极致享受
隐居江南·运河雅苑周边的历史遗房几乎都是是青砖筑墙,而新建筑大部分为灰色面砖,经过考量,团队选择以同质异构的方式融入周边语境。
孟凡浩喜欢“保留”与“拆除”、“延续”与“创新”这般看似矛盾的元素碰撞,在其中探求新的平衡,是一种乐趣。
原先,老建筑的一楼中有一个层高2.2米的自行车库,设计团队将原本一层自行车停车库的楼板做降板处理,增加净高。同时敲掉局部二层楼板,通过大台阶串联一二层公共区域,不但兼具电梯厅的功能,更创造出连贯的休闲娱乐空间。
这样,原本废弃的消极空间形态,变为了趣味多元的积极公共场所,有效实现了空间与功能的再生。
酒店里面还有一个别有洞天藏书阁,因为20000+藏书数,酒店的“名头”,甚至不如她“书海”的称号。
隐居,是我们每个人的居住梦想吧。在禅茶区的全景落地玻璃露台旁,品一口上好的碧螺春,赏赏窗外的渐变晚霞,不失为一种生活的犒赏。
客房的超大度假空间,细节尽显新中式古典美学:水墨壁画、榻榻米禅座花器、木质屏风、新中式细脚椅……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玩味。
坐在榻榻米上喝茶,落地窗外的就是运河的叠叠河浪,历史的车轮在河道里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听见。据说能欣赏到运河景致的酒店,全杭州独此一家。
问题来了,
看完了小编的介绍,
你最中意哪一家的设计呢?
- end -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