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百步之内必有小食。” 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是美食,传统民间小吃源远流长,每一个味道都深入老广的记忆中,成为 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 人们常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生活文化,就从它独有的传统小吃开始。那么品味广州,不妨先从那些藏身老街旧巷的小店走起吧!
西关各式茶点小食令人垂涎三尺。记者 王燕 摄
广州小吃闻名四方,可分七大类:油器类(油炸食品),有油条、咸煎饼、笑口枣等;粥品类,有艇仔粥、及第粥、瑶柱白果粥等;粉面类,有云吞面、沙河粉、猪肠粉、桂林米粉、濑粉等;糕点类,有萝卜糕、马蹄糕、伦教糕等;甜品类,各种红豆沙、绿豆沙,以及糯米麦粥、八宝粥、芝麻糊、杏仁糊、汤丸等,尤其以双皮奶和姜汁撞奶糊最为有名;粽子类,有甜粽和咸粽两种;杂食类,包括炒田螺、猪红汤、牛骨汤、酸辣瓜菜等。
沙湾姜撞奶
关于姜撞奶,曾有传说。从前,在广东番禺沙湾镇,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后知道姜汁可治咳嗽,但姜汁太辣,老婆婆无法喝下去,媳妇于是将水牛奶加糖煮热,倒入装姜汁的碗里,奇怪的是过了一阵子牛奶凝结了,婆婆喝了后顿觉满口清香。第2天病就好了。因此姜撞奶就在沙湾镇流传开了,沙湾人把“凝结”叫“埋”于是“姜撞奶”在沙湾也叫“姜埋奶”。
艇仔粥。记者 王燕摄
状元及第粥
状元及第粥,是广东广州地区汉族传统小吃之一,是根据相关历史故事传说而发展而来的一种粥。现在多为讨个吉利,有不少父母买“及第粥”拿回家中给子女吃。香浓可口,味道醇厚。
相传在明朝,广州西关有一个叫伦文叙的小男孩,由于家里贫困,七岁出来卖菜。他从小就喜欢吟诗作对,在菜市里还不时有人缠着他吟诗。
有一天,他挑着一担菜路过丛桂路一间粥铺时,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但又没钱买。店主认出他是诗童伦文叙,便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呢?在菜市场卖菜太可惜了。”伦文叙说:“我家穷,没有钱。”店主说:“这样吧,以后你每天都把菜挑来我这里,我买一部分,然后还每天给你一碗粥吃,等凑够了钱你就去念书吧!”
自从以后,伦文叙天天都吃到不同的粥,有时有肉丸粥,有时是猪粉肠粥,有时又是猪肝粥,有时则三样都有。几年后,伦文叙高中状元,他不忘当年店主的恩情,回乡省亲第二天便去看老店主,并请老店主煮一碗粥。老店主命人煮了一碗肉丸、粉肠、猪肝齐下的粥,献给伦状元。伦文叙便给此粥取名“状元及第粥”。
咸煎饼
咸煎饼是广东及山东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特色煎饼。是不被人广泛知道的一种美味食品。口味当然没的说,松软不粘口,保质期长,便于携带。提到品尝咸煎饼,许多老广州便会联想到德昌咸煎饼。
广州街坊至爱牛杂
牛杂美食流传至今,又以西关的牛杂最为美味,具有“广州美食甲天下,西关美食甲广州”之说,西关牛杂向来以肉美、汤鲜、味香、色佳闻名于世。边度牛杂至好味?边度仲要大排长龙?马上出发,带你寻找广州人气最旺牛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