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种:大麦虫
- 新奇创意项目:报名
- 外观:昆虫活体
- 保质期:2个月
- 产品包装:散装
大麦虫的生活习性与生态行为
大麦虫喜干燥,生命力强,并耐饥、耐渴,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温度在6℃以下时进入冬眠,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30℃,39℃以上可致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较适宜。大麦虫喜欢群集,室温13℃活动取食,5℃以上仍能生长,以25℃的温度生长最快,35℃以上则会造成大批死亡,幼虫和成虫有大咬小的残杀性(我们观察的结果是: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的情况下以及饲料缺乏的情况发生多),幼虫有时也把蛹咬伤。因此,要将同龄的虫、卵、蛹、成虫筛出,放在各自的容具中饲养。
大麦虫幼虫每千克约700~800条,雌雄比例3:2,可产卵雌虫有400条左右,每只雌虫产卵以最小300粒计算,经半年饲养可产幼虫120000条,约为170千克,考虑到养殖中的死亡和其他因素影响,以保守的方法计算也可得幼虫100~120千克。
一、幼虫
幼虫生长期一般为60天,幼虫生长过程中,体表颜色先呈白色,蜕第一次皮后变为黄褐色,以后每4~6天蜕皮1次。幼虫期共蜕皮6次。幼虫习性与成虫一样,但不同饲料直接影响到幼虫的生长发育。合理的饲料配方,较好的营养,可以促进幼虫取食,加快生长速度,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幼虫喜好黑暗。幼虫群体饲养比散居有利于生长。由于群居互相运动摩擦,可以促进虫体血液循环及消化,增加活力。幼虫蜕皮时常爬浮于群体表面。初蜕皮的幼虫为乳白色,十分脆弱,也是最易受伤害的时期。约20天后逐渐变为黑褐色,体壁也随之硬化。
二、卵
孵化期因温湿度条件不同而很大变化。当温度在25~30℃时,卵期约8~12天;当温度为19~24℃时,卵期为15~20天;温度15℃以下时,卵很少孵化。在25~32℃时下成虫产卵最多,每只成虫**可以产卵1000粒左右,质量也高,19~24℃产卵只有500粒左右,15~18℃只有150粒左右,低于15℃很少交配产卵,低于10℃不交配产卵。成虫一般初产卵成一直线,最终集片,少量散产于饮料中。
三、蛹
大麦虫幼虫在饲料中化蛹,化蛹时将头部倒立在饲料中,左右移动摩擦头部进行化蛹,室温20℃以上,蛹经一周时间蜕皮变为成虫。幼虫一旦化蛹应及时从幼虫中分拣出来集中管理,否则容易被别的幼虫吞食,初羽化时蛹为乳白色,体壁较软,隔日后逐渐变为淡黄色,体壁也变得较坚硬。蛹只能扭动腹部,不能爬行。在挑选种虫蛹时可以用两个手指捏住虫蛹尾部,一般健康的虫蛹会震动自己的蛹体以抵抗外来的是入侵,震动越大的虫蛹说明生命力越。成虫和幼虫随时都可能将蛹作为饲料,只要蛹的体壁被咬出一个极小的伤口,就会死亡或羽化出畸形成虫。蛹期对温湿度要求也较严格,温湿度不合适,可以造成蛹期的过长或过短,增加蛹期感染疾病或死亡的可能性。蛹的羽化适宜相对湿度为65%~75%,温度为25~30℃。湿度过大时,蛹背裂线不易开口,成虫会困死在蛹壳内;空气大干燥,也会造成成虫蜕壳困难,发生畸形或死亡。
四、成虫
初羽化的成虫为乳白色,1~2天后逐渐变硬并变为黄褐、红褐、黑色。黑色的成虫后翅退化,开始进食,喜在夜间活动,爬行迅速,不喜飞行。羽化后一周产卵。在一定条件下,成虫、幼虫均有自相残杀习性。成虫的寿命一般在120~160天之间,平均寿命100天以上,雌虫产卵高峰为羽化后的10~30天。雌虫产卵量约在400~1600粒,平均产卵量为600粒/只。若加强管理可延长产卵期和增加产卵量。若利用复合生物饲料,提供适当温度、湿度,平均产卵量可达1200粒以上。
新丰县神农氏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潘桂阳
15220806503
回龙镇老油库